俄烏衝突見證信安技術對俄壓制與影響

前言:

隨著俄烏戰爭局勢日益焦灼,西方各國相繼宣布了要全面製裁俄羅斯的消息,美國更是將俄羅斯列入科技出口管制名單中。令人意外的是,俄烏戰爭影響範圍之廣,幾乎波及了全球科技網,全球多家科技巨頭宣布製裁俄羅斯。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封鎖越來越嚴厲,甚至已經波及俄羅斯的網路安全行業。這些極限制裁手段進一步加劇了地緣政治風險,同時也將為原本因疫情影響而導致的脆弱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此次製裁的規模之大、頻率之高、威懾範圍之廣,且與盟友協同實施廣泛制裁,是此次戰爭背景下,美製裁所呈現的極限特徵。與多數針對特定目標、落實針對性制裁措施的機制不同,此次製裁對其預期希望達到的效果進行了更為直接的陳述,切斷俄羅斯一半以上的高科技進口、限制俄羅斯獲取關鍵技術的投入、萎縮其工業基礎,最終削弱俄羅斯在世界舞台上施加影響力的能力。

一、近期各國及地區對俄羅斯制裁措施

(一)出口管控,切斷俄羅斯取得關鍵技術供應鏈進口,削弱其歐亞影響力

1.美國

縱觀美國對外發起的多部門聯動制裁,從廣義制裁層面而言,針對物項的出口管制儼然成為商務部限制外國獲取涉美物項的重要工具。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同步實施了一系列全面、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以最大程度限制俄羅斯國防、航空航太及海運等重點領域的發展,企圖切斷俄羅斯工業基礎關鍵部門獲取任何涉美關鍵物項的途徑,包括半導體、電腦、電信、資訊安全設備、雷射和感測器等產品,以此削弱俄羅斯在歐亞舞台的影響力。新增措施包括:

2021年10月20日,美國商務部曾發布新的出口管制規定,要求各企業除非獲得商務部許可,禁止向俄等國出售駭客工具。後續,美國政府制裁了四家開發銷售間諜軟體和其他駭客工具的公司,包括俄羅斯安全公司Positive Technologies。美國官員表示,這些工具被外國政府濫用,從事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在這些政府主權邊界之外對持不同政見者、記者和活動家進行跨國監控。 Positive Technologies被指控開發並向俄羅斯情報機構出售漏洞。

2022年2月2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包括科技在內的美國商品及使用設備、軟體和藍圖生產的外國商品出口到俄羅斯。商務部表示,這是迄今為止針對一個國家實施的最全面的出口管制措施,主要針對俄羅斯的國防、航空航太和海事部門,將限制俄羅斯獲得維持其侵略性軍事能力所需的技術和支持其國防工業基礎、軍事和情報機構的物品,切斷俄羅斯獲得關鍵技術投入的途徑,萎縮其工業基礎的關鍵部門,並削弱其在世界舞台上發揮影響力的戰略雄心。為此,美國商務部修訂《出口管理條例》,新增49家俄羅斯實體清單主體。

2022年3月25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宣稱將俄羅斯卡巴斯基實驗室列入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通訊設備和服務商清單。

2022年3月28日,美國宣布新一輪制裁清單,包括從事俄羅斯武器擴散採購網路的Serniya Engineering公司、為俄羅斯軍方生產設備和技術的Sertal公司、軟體和通訊技術公司AO NII-Vektor、晶片製造商Joint Stock Company Mikron、超級運算公司T-Platform、電網自動控制系統公司iGrids等。該大多數公司先前都被列入禁止提供敏感技術的出口管制清單,此後將禁止美國與其進行金融交易。

2.歐盟

截止目前,歐盟理事會已對俄羅斯相關實體及個人實施共4輪制裁。根據制裁追蹤平台Castellum.AI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歐盟對俄實施的製裁為953項。

2月25日,歐盟領導人在特別峰會上舉行了會晤,領導人同意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製裁,對軍民兩用商品和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實施了進一步限制,並限制了特定可能有助於俄羅斯加強其國防和安全部門技術的商品和技術的出口,將包括電子產品、電腦、電信和資訊安全、半導體或尖端技術等產品。這一系列貿易制裁措施也會極大程度地限制俄羅斯高精尖產業及先進製造業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同時對俄羅斯的產品進出口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導致所有相關經濟領域出現顯著下滑。

3月1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剝奪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貿易地位,禁止與和軍事工業有關的俄羅斯國企開展業務,進一步限制向俄羅斯出口可用於軍事用途的產品和服務。

3.英國

英國首相約翰遜公佈嚴格的對俄羅斯制裁措施,其打擊力度和範圍比美國更廣。截止目前,英國已陸續推出7條《對俄羅斯制裁條例修正案》,對俄羅斯相關實體及個人實施共3輪制裁。根據制裁追蹤平台Castellum.AI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對俄實施的製裁措施為1097項,其中包括能源、金融、外貿及其他領域。

2月10日,英國政府公佈《2022年俄羅斯制裁條例》,對俄羅斯廣泛的經濟和戰略重要部門的企業、個人實施制裁,對俄化學、國防、資訊通信技術和金融服務業等多個行業實施制裁,為最嚴厲的製裁制度提供框架及法律依據。

2月24日,英國宣布對俄羅斯實施一攬子製裁措施,大幅加強貿易限制,對俄羅斯高科技和戰略產業實施新的懲罰性貿易和最嚴格的出口管制限制,打擊其電子、電信和航空航太公司。

3月1日,英國政府透過對俄羅斯制裁條例3號修正案,對關鍵產業商品的出口管制提出新規,要求禁止向俄羅斯及相關個人、實體出口、供應、交付或提供關鍵產業商品,其中包括:電子設備和組件;電腦、「電子組件」和相關設備及其零件;電信設備;資訊安全系統、設備和組件;感測器和雷射;導航測向設備、機載通訊設備、飛機慣性導航系統和其他航空電子設備及其零件等。

4.新加坡

2月28日,新加坡外交部長宣布對俄羅斯實施“適當制裁和限制”,並於3月5日公佈了相關細則。就網路與資訊科技而言,最主要的製裁措施是全面禁止向俄羅斯出售新加坡《2021年戰略物資(管制)令》(SGCO)中列明的所有軍用物品(即SGCO附錄第1編所列物品),以及軍民兩用物品(即SGCO附錄第2編所列物品)中第3類「電子產品」、第4類「電腦」及第5類「電信與『資訊安全』」名錄下的物品。需要指出的是,並非由新加坡出口、僅是在新加坡過境或轉運的戰略物資也在SGCO的管制範圍內。此外除了戰略物資本身,新加坡也禁止向上述戰略物資的對俄交易提供任何金融服務,包括禁止利用任何數位貨幣來規避相關制裁。在這種全方位的製裁下,俄方將難以利用新加坡的航運與金融中心地位來繞行製裁。

5.加拿大

2月27日至4月1日期間,加拿大對俄羅斯連續施加了8輪制裁,其中於3月17日生效的《特別經濟措施(俄羅斯)條例》(修正案)(以下簡稱《條例》)涉及到網路與資訊科技的對俄出口管制。加方依據該條例制定了列有詳細參數的《受限商品與技術清單》(以下簡稱《清單》),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各類高端電子設備、電信設備、軟體、資訊安全設備及其零配件。 《條例》禁止加拿大公民和加拿大境內的任何人,向俄羅斯公民或俄羅斯境內的任何人出口、銷售、供應或運輸《清單》上的任何商品和技術。而為防止有人規避制裁,《條例》也禁止加拿大公民和加拿大境內的任何人在知情的情況下促成或協助此類出口、銷售、供應或運輸行為。根據加方說法,此類制裁的目的是“削弱俄羅斯的軍事能力”,受影響的出口額估計最高為4.2億加元(約合21.3億元)。不過《條例》將「民眾無需額外支援就能自行使用的消費通訊設備」排除在外,這意味著手機等常規消費性電子產品不在加方制裁之列。

(二)晶片先行,對俄實施制裁的有效手段,為俄羅斯未來的國防科技帶來長遠衝擊

晶片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美國對外實施制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相較於在能源和礦產領域的強勢供應地位,俄羅斯在全球科技版圖中處於絕對弱勢的地位,幾乎沒有自己研發和生產的先進晶片,只能從美國、韓國、中國、歐洲等地區進口。俄羅斯國防工業是晶片製裁的首要目標。軍事基地、武器裝備、衛星感測都會因為晶片斷供而失去後續產品支援。雖然這暫時不會影響俄軍在烏克蘭的作戰能力,但會對俄羅斯未來的國防科技帶來長遠衝擊。同時,民用設備所需的晶片同樣受到波及,面臨巨大的合規審批成本。

根據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頒布的製裁新規,晶片、電腦、電信設備、資訊設備、雷射感測器、導航、航空以及航海等諸多設備,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批准之後才能出口俄羅斯,確保這些產品不被俄羅斯政府和軍事工業使用。此外,美國商務部也將49家俄羅斯公司加入實體清單,認定這些公司是軍事終端使用者(MEU),也就是產品可能會被用於軍方用途。

美國政府涉及對俄羅斯的科技出口限制也留出了人道救援、航空安全、航太探索等領域的豁免。但申請許可證是按照個案來審批的,這意味著出口商需要面臨冗長的審批時間成本。

(三)敦促盟友,採取聯合行動制裁,保護共同核心競爭力

1.美國

2021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重塑美國優勢—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聲稱要與志同道合的盟友聯手打擊以「民主國家」為對象的新型攻擊,包括跨境入侵、網路攻擊、假訊息、數位威權主義、利用基建與能源進行脅迫等;重點打擊「威權國家」利用貪腐破壞「民主制度」的行為;發展與保護重要可靠的供應鏈與科技基礎設施,主導新興技術、環境、人權等領域國際規範的建構。在美國、英國和歐盟聯合頒布製裁措施之後,英特爾、台積電、AMD等晶片企業已經在合規要求下對俄羅斯實施斷供。在歐洲方面,恩智浦、博世、X-Fab等晶片設計與製造業也紛紛表示會根據制裁措施,進行合規,遵守出口限制。在新的出口管制上,美國與盟友的協調尤其重要,美俄貿易與投資非常少,相反歐洲與俄羅斯相當多,只有歐洲完全配合,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制裁,才能完全切斷俄羅斯獲得尖端技術的途徑。

2.日本

2月24日至3月25日期間,為配合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呼籲,日本已連續向俄羅斯施加了六輪制裁。其中涉及網路與資訊科技的製裁措施大致可分為三類:1)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受多邊出口管制制度約束的物品,例如高性能半導體;2)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被認為有助於增強俄羅斯軍事能力的通用商品,如積體電路、電子電腦和通訊設備;3)禁止向俄羅斯的130家機構出口任何貨物,其中既包括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等政府部門,也包括蘇霍伊航空集團和聯合飛機公司等俄方重要企業。不過日本的資訊通信技術(ICT)出口規模遠小於韓國及中國台灣地區(以2020年的ICT出口額為例,日本約5700萬美元,韓國約1.5億美元,中國台灣地區約1.8億美元),日俄貿易規模也不大,因此日方制裁不太可能對俄羅斯的網路與資訊科技領域造成顯著影響。

3.韓國

2月28日,韓國宣布將加強對俄羅斯出口管制審查,以阻止向俄羅斯出口戰略物資,包括電子產品、半導體、電腦和電信設備等。至於微電子和電信等領域的一些非策略性低階產品(如手機),則另行製定出口管制措施。不過為減輕對韓國企業和經濟的影響,經與美方磋商後,韓國於3月4日獲得美國《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豁免。 FDPR是美國的長臂管轄政策,其要求凡是在他國生產、但採用了美方技術產品的商品,都必須向美方申請出口許可。因此獲得FDPR豁免意味著只要某類韓國產品不屬於管制範圍,則無需美方批准便可出口至俄羅斯,從而減少制裁造成的貿易損失。截至4月1日,韓國政府並未公佈任何具體的對俄出口管制措施或FDPR豁免對象,因此尚無法確定哪些網路與資訊科技產品在製裁之列。值得注意的是,俄方的晶片進口總量雖然不大(2021年約為1億美元),但由於韓國的三星公司和SK海力士公司以及美國的美光公司佔據了全球80%以上的存儲晶片市場,因此如果韓方將記憶體晶片納入製裁範圍,可能阻礙俄方在物聯網等行動通訊領域的發展。

二、影響及後果

截至目前,美西方已經推出了密集的對俄製裁措施,其出台速度之迅猛,覆蓋面之廣泛,實施力度之強勁,在冷戰之後均絕無僅有。制裁手段以金融打擊為主,輔以高科技貿易管制和中止重大項目,以及切斷人員流動等其它內容。

(一)侵蝕俄工業發展基礎,軍事力量關鍵零件受損

美西方對俄在國防、航空、半導體等尖端技術領域的封鎖,將進一步削弱俄羅斯殘留不多的工業基礎。由於長期自我封閉,俄在多個領域的技術水準和美西方有相當大差距,尤其是在資訊和通訊產業領域,俄羅斯已經大幅落後。

如果管制措施遷延日久,俄羅斯軍事力量維持運作的關鍵零件將會逐漸壞死。正如目前遭到製裁的伊朗。透過隱密管道取得的零件,也許可以維持體系中的部分節點正常轉運,但也存在著制裁範圍進一步擴大的風險。

(二)晶片製裁或致俄供應鏈斷裂,尖端技術武器發展落後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就陷入嚴重短缺,俄烏戰事恐進一步加劇全球晶片荒和緊縮供應鏈瓶頸。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的晶片製裁類似川普政府時代對我國華為所採取的禁令,不僅美國製造半導體製品,凡是用到美國科技的外國制半導體製品都會被禁止輸往俄羅斯。

但是,由於俄羅斯經濟比較鎖國、對外依賴度也不高,加上俄羅斯對半導體等庫存早已儲備多時。因此,分析師指出雖然國際科技制裁立即生效,但俄羅斯的戰略產業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感受到製裁的影響。同時,俄羅斯自身晶片生產能力有限,晶片製造技術的落後,再加國際上協調一致的科技封鎖行動可能會使俄羅斯失去為先進武器以及5G、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尖端技術提供動力所需的精密半導體。

(三)網路主權概念進一步鞏固與強化

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爆發了激烈的輿論戰,雙方都在竭力傳播對己方有利的信息,大量片面報道和虛假信息充斥新聞媒體和社交平台,對各方民眾的認知產生了極大影響,而民眾的認知又反過來推動了領導層的政治決策。為了壓制來自俄方的訊息,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等美方社群平台透過調整演算法的方式降低了俄方媒體的曝光率,歐盟更是以打擊假訊息為由,於3月2日禁止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和衛星通訊社等俄羅斯主流媒體在歐盟境內的播出(包括Twitter等平台上的網路播出)。作為回應,俄羅斯也於3月4日禁止俄羅斯境內用戶存取Twitter和Facebook。

由此可見,在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美歐國家已逐漸拋棄了「資訊自由流動」的偽裝,開始公然利用資訊霸權瓦解戰略對手的軍心民意。而要抵制這種霸權,就必須建立網路主權概念,建立能夠獨立於國際互聯網運作的國家級網路空間。對此俄羅斯早有準備,主權互聯網Runet已於2019準備就緒,即使脫離國際互聯網也不會妨礙俄境內的網路運作。在俄羅斯的示範效應下,日後各主要國家勢必更加重視網絡主權概念,而各國的網絡也很可能因相互屏蔽對方的輿論宣傳平台而進一步脫鉤。

三、啟示和建議

美歐等國對俄製裁將在很大程度上推進美國為首的新國際制裁聯盟的形成,一個新的「巴黎統籌委員會」乃至新冷戰組織可能會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快速出現。而對俄製裁措施和經驗將可能被美國複製使用在中國身上,這是我們需要突顯防範的。我們要從宏觀和技術細節上深入研究該制裁體系的發展,以及其可能對中俄乃至世界政治經濟局勢帶來的巨大影響。

(一)持續關注與監控管制與制裁動向

中俄自2014年即建立起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我們要特別關注俄羅斯管制及製裁,避免因為為受制裁的俄羅斯實體或交易提供實質協助或提供了相應的便利,從而被視為「規避”導致觸發制裁的風險。然而鑑於國際情勢的風雲變幻,出口管制與制裁領域的相關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對國際情勢和公司業務所涉國家的政策進行準確的判斷和預測有助於企業提前調整戰略規劃,準備好應對措施。而對國際情勢與政策的分析、研究,並非純粹的法律問題,而更涉及政治、外交等相關議題,為此,我們要就不同國家出口管制與制裁有關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亦可深入到相關國家的核心智庫,對出口管制與制裁相關政策的走勢進行科學分析及預判,並結合專業團隊在相關領域的實務經驗,為國家和相關企業提供全面的諮詢服務和協助,以期讓國家和相關企業實現提前佈局。

(二)持續推動「卡脖子」核心技術突破攻關

外媒分析認為,美國對俄羅斯打出的「晶片製裁牌」其實就是2019 年對華為實施晶片製裁的翻版。路透社分析認為,美國對俄羅斯斷芯,對中國來說是一記警醒,相信將推動中國加大力度實現晶片自給自足。美國透過出口管制對俄羅斯及我國進行科技遏制,我們必須著力在「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採取更多舉措。首先,進一步整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盡快組成跨領域、複合型、大體量、整合性攻關的國家實驗室,加強基礎領域、關鍵核心環節的科技研發。其次,進一步優化產學合作,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同設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綜合產業創新中心、新型工業研究院、產業創新聯盟,加強「工業四基」的突破攻關。第三,進一步推動國家“安可工程”,擴大“首台套”政策實施範圍,加強對國產化原料、設備、軟體的採購支援。

(三)積極爭取國外支持與合作為補充

一方面,美國技術出口管制決策中各方利益通常並不完全一致,這為中方爭取和保護自身利益提供了一定遊說空間。如2019年5月,華為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大量美國供應商被禁止與華為開展業務往來。但由於華為92家重要供應商中美國企業佔33家、每年在美採購金額高達110億美元。經過這些重量級企業的多方遊說,華為先後三次獲得90天的臨時許可。 2020年1月,美國商務部提議將對華為業務來往的「美國最低含量標準」由25%降到10%,繼續遭到國防部和財政部聯合反對。另一方面,要廣泛拓展前沿創新國際合作,加強對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共通技術的攻關。密切關注日本、俄羅斯、英國、以色列等國家科技創新動態,積極尋找國際供應鏈後備管道及合作商。

如在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以色列等地區,依托知名大學院所、企業建設離岸創新中心、共建科技園區與孵化基地、建構常態化科技合作機制、推動人才共同培養交流、加強重大科學研究聯合攻關。

(四)優化競爭情報專題服務為保障

目前,我國政府及企業在應對美國技術出口管制的過程中相對被動、滯後,與缺乏對應專題的專業、精準的競爭情報服務有關。目前,貿易戰長期化和複雜化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美國對我國的科技遏制戰略不會改變。因此,需要國家相關部會牽頭,整合有實力的科技情報機構,加強對美國出口清單管制的情報分析與預測。具體包括:全面整理美國出口管制相關的法律法規,認真研究美國出口管制的決策過程、執法流程、實際案例;即時掌握美國出口管制的最新動態、發展趨勢,加強對EAR,特別是實體清單的預警預測;增加已納入出口管制的設備、材料、技術等方面的情報研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首席安全官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cso.com/tw/russian-ukrainian-conflict-to-witness-the-suppression-and-impact-of-sindon-technology-on-russia-html

讚! (3)
以前的 2022年4月28日下午5:23
下一個 2022年5月23日上午12:13

相關推薦